张亚芳-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发布者:十大靠谱外围买球网站发布时间:2014-01-02动态浏览次数:616

摘  要:旅游活动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试从国内旅游者的视角,重新审视旅游者的心理表达。分析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与旅游者主观幸福感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积极情感;旅游;生活满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旅游对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作用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完善并便于分析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不仅是完善旅游学科体系、发展旅游经济的需要,更对如何提高国民旅游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研究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构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指标体系。
二、相关研究进展
旅游本身是一种与幸福相关的活动,是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休闲方式。近几年,国内外旅游研究者已将旅游与主观幸福感两个领域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开展实证研究。
尤尼等人(Neal 2004)认为,旅游活动能够满足旅游者诸多需求,其中包括旅游能够让旅游者放松、解压、投入、融洽家庭关系、建立社会关系、激发兴趣、刺激兴奋点、增进某种技巧、超乎预期等[1]。阿盖尔等人( Argyle,et al.)从多种不同的研究中发现,积极的休闲体验可以产生积极情绪,进而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2.3]。吉尔伯特等人( Gilbert,et al.)在对比分析经常度假者与非经常度假者时,发现经常度假者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经常度假者[3]。科恩认为旅游者通过参与旅游活动满足了其心理需要,由此产生的旅游经历或体验构成了他们生活中难忘的记忆片段,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影响[5]。郑雪等人(2004)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旅游对幸福感的影响,旅游能提高幸福感的原因在于:社交需要得到满足;能以自己的技能迎接挑战而获得自尊;寻求放松或刺激;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6]。亢雄认为正如人为了幸福有许多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一样,旅游能够满足人的需求,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的体验贯穿旅游始终,给人以快乐、幸福和愉悦[8]
从文献分析可见,国内外旅游学者主要以需要理论、活动理论为基础,研究旅游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本质。对旅游本质及主观幸福感内涵的重新解读为本研究厘清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解释。
  (一)旅游的本质
国内旅游学者谢彦君教授认为旅游本质是“体验”,是人们为寻求身心补偿,以消遣、审美、求知等精神愉悦为主要目的,到日常生活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游览和逗留的各种身心自由体验[7]。依据旅游者参与程度和环境上相关性这两个维度,可划分为四个不同类别:娱乐体验、教育体验、审美体验和遁世体验,这四种类型的体验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在旅游现象中[10]
(二)主观幸福感
目前,最广为接受的主观幸福感定义出自Diener(1984)的理论,他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以自己主观而非客观上的标准为依据对其生活各领域满意度的界定,是对自己生活质量满意程度和情感体验方面的评价[11]。Diener等人(1999)提出了主观幸福感包含一个三维结构:(1)认知因素:总体生活的满意度和对生活各方面的满意度;(2)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快乐、成就感、自豪等;(3)消极的情感体验:如羞耻、焦虑、压抑等[12]
本研究以旅游满意(旅游活动满意与旅游体验价值)、旅游者情感体验(积极情感体验、消极情感体验)作为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测量指标,将旅游活动限定在正常人休闲观光范围内,提出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见图1)。

旅游
旅游体验价值
积极情感体验
消极情感体验
主观幸福感
 
旅游活动满意
 

 
 
 
 
 
 

 

          图1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
三、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根据旅游对旅游者主观幸福影响的理论假设模型,通过文献研究、问卷和访谈资料的整理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游客影响的基础上分析,提出了由10个维度构成的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测量体系。以旅游活动要素满意、旅游体验价值与旅游者情感体验作为潜变量,在每一个潜变量下面设定相应的显变量。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者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表
影响因素        潜变量                         显变量
旅游活动满意 旅游活动六要素满意 方便快捷的交通、美味可口的餐食、干净整洁的住宿、方便快捷的交通、独特的旅游纪念品、高质量的服务
旅游公共服务       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系统
旅游者情感体验 旅游者的积极情感    旅游活动中感受到放松、快乐、自豪、精神饱满等积极情绪的心理感受
旅游者的消极情感   旅游活动中感受到焦虑、忧郁、紧张、沉闷、厌烦等消极情绪的心理感受
旅游体验价值   旅游者的娱乐体验    通过旅游活动获得感官上的快乐,消除压力,放松心情,在异于日常生活的体验中感受愉悦、幸福
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通过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获得感观的愉悦,继而通过理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深入领会景物的精粹,从而获得由外及内的舒畅感觉[4]
旅游者的健康体验    旅游所具有的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以及因精神健康而获得的幸福
旅游者的学习体验    通过人文类景点,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的游览增长了知识与此同时获得了情感上和思想上的体验
旅游者的交往体验     通过与家人结伴出游,享受家庭的温暖;通过旅游在异地结识朋友逃避孤独、建立或恢复社会关系网
旅游者的逃避体验    通过旅游活动,摆脱了社会关系的羁绊,抛却了大堆的日常琐事寻找生活中另一个摆脱束缚和压力后的真实自我
现实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环境的一成不变,心境的焦躁等等,不仅蒙蔽了人们发现美的眼睛,更扰乱了原本宁静的心灵。而旅游是调整自我、实现身心和谐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游客主观幸福感的获得主要受游客所得到的满意度、旅游情感体验、旅游体验价值三者共同的影响。旅游体验价值的获得更是影响旅游者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因为在旅游活动中,个体可以暂时摆脱生活中的琐事,在逃避体验的过程中享受愉悦与宁静。另外,经常参加旅游活动的个体,能够以审美的方式重新体验生活,从而获得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提升主观幸福感。旅游活动能够从健康体验方面给旅游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收获。在旅游活动中强健体魄,减少疾病,以便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从心理层面而言,旅游活动可以降低生活中的紧张和压力,宣泄压抑的情绪。同时,旅游活动能使个体展现生命活力,感到愉悦和自信,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旅游活动中也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增加家人之间的交流,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由此可以看到旅游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旅游者的主观幸福感。
四、研究建议
幸福的旅游不仅要求旅游者能够具有体悟和领会旅游幸福的能力,同时还有赖于社会为人们提供一个通过旅游感受幸福的良好外部环境。为此,政府和旅游者个人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
(一) 落实带薪休假等相应的居民旅游权利
中国的旅游业要得到发展,灵活的假期制度不可或缺,经济发展让中国人有钱了,但是还不那么有闲。一些企事业单位领导对于落实“带薪休假”、维护职工合法休息休假权利认识不足,国家目前仍缺乏相应法律规定,难以追责。为此,应在劳动法、企业用工制度及旅游法等相应的配套法律制度上加以必要的补充完善,对于拒不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及主要负责人明确相应的处罚规定,保障人们出行的权利得以实现,为提升全民的主观幸福感创造条件。
(二)完善休闲公共服务,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
各地应进一步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的具体措施,加强旅游便捷化设施的建设,建设旅游咨询公共网站、公共场所旅游咨询点,完善道路标识系统等;加强旅游休闲的安全、卫生等保障工作,加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旅游安全救援体系。
(三)加强旅游目的地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加强旅游目的地的道德文明建设,维护正常的旅游市场秩序,防止唯利是图、坑蒙拐骗等丑恶行为的出现;从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文明素质和推行当地居民文明生活方式等方面入手,营造和谐的旅游人际关系和友善的社会环境,加强居民与游客间的交流,从而提升整体旅游服务水平。
(四)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环保出行、亲近自然
让“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旅游者应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重视旅游在生活中的作用,摒弃那些拈花惹草、疯狂购物以及无节制的浪费行为,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回归原本优雅的旅游,合理安排旅游行程中的时间和活动方式,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回归原本的旅游本质,如此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旅游给生活带来的幸福指数。